新疆龙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黑眼泉煤矿“煤文化”的变迁(之一)精神文化篇
作者:卞言君 姜永双 来源: 时间:2020-10-14 访问:2348

   【编者按】黑眼泉煤矿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内,矿井所处海拔1500-1600米,为无人居住的荒漠戈壁区,山边和局部低洼地段发育一系列泉眼,黑眼泉煤矿名由此而来。从矿最高点(水塔井)俯瞰整个矿区,让你难以相信的是在这素以大风和干旱著称的新疆戈壁荒滩上,矗立着一座绿色、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矿井--银鑫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黑眼泉煤矿(以下简称黑眼泉煤矿)。在竞争激烈的煤炭市场环境中,该矿栉风淋雨,一路放歌,逐渐向“安全发展型、生产效益型、经营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稳定型”五型矿山目标迈进,人均工效和人均创效居龙煤集团省内所属37座矿井前列,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哈密市授予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被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党委授予先进党委光荣称号,被黑龙江省龙煤集团授予高产高效矿井、单产高效采煤队、掘进队等光荣称号。“草木有情,述说着创业者的艰辛;乌金滚滚,流淌着奋斗者的赞歌。”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亲身感受和见证了10多年来该矿企业文化由雏形到渐成框架,由浅层向较深层面的拓展,从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到精神文化递进式的发展,集中展现了矿区职工群众“煤文化”的变迁。从今天起,我们将以“煤文化”为切入点,陆续推出《黑眼泉煤矿“煤文化”的变迁》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过去有人这样描述煤矿工人:“朴实的人生追求,憨厚的人格特征,低浅的文化层次,闭塞的阅历视野,散漫的行为习惯,简单的劳动技能,艰苦的作业环境,沉重的生活负担”。曾几何时,在一些人眼中,煤矿工人就是愚昧的代名词。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的“煤黑子”正在成为“有知识,有技术,热爱生活、有独立人格追求”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黑眼泉煤矿经过几任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丰衣足食”,从“没文化”到“煤文化”的变迁,逐步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黑眼泉煤矿“煤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集中体现的是创业精神。回顾建矿初期,2009年9月开工建设,原隶属于新疆京新矿业公司,当时条件极为简陋和艰苦,矿井建设步伐缓慢。2011年8月份,股权变更新疆公司接手后,在龙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资金、人员、技术的投入,建设速度迅猛发展。2013年10月试生产,2014年末投产,仅用23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矿井建设、地面基础建设、安装工程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的整体完工,创造了新疆自治区矿井建设史上工期短、达产快的新纪录。当年戈壁滩上的建设者,在异地他乡战天斗地,“天当房,地当床,抱着锹镐睡月亮”“戈壁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四季穿皮袄”就是当时荒凉的真实写照,但龙煤域外建设者们无惧艰辛,矢志不渝,艰苦创业,使该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断成长。该矿党委在建设发展进程中,传承并提炼出了“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企业精神和“诚信、创新、绿色、安全、高效”企业核心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先后提炼出了企业愿景目标、安全目标、经营管理,以及用人、执行、学习等17条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倡导与实践,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行胜于言。打造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树立共同价值观,进而激发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企业内生动力。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如今的黑眼泉煤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井下达标规范,井上井然有序,而且工人的福利和待遇也不断提升,矿里还建成了一幢幢职工公寓,夫妻家属区家俱、电视、网络配套齐全,职工浴池24小时提供热水,新安装了天棚式浴筐升降系统。新改造的职工文体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区、健身区、室内篮球场地,相邻的球馆里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一应俱全,可供职工家属工作之余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溜弯玩耍。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追求精神享受也成为时尚。这几年,该矿出现了“三多”现象:即开车的人多了、跳舞健身的人多了、参与文化娱乐的人多了。工余时间,广大职工家属在文体中心,这边跳着广场舞、唱着卡拉OK,那边“三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各类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节假日期间,矿党委适时开展书法、摄影、演讲、拔河、棋类等各类比赛和“3·8”文艺汇演、纪念“五四”青年节、“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劳动最美、奉献光荣”音乐晚会等,极大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同时,该矿党委还加大了贯彻落实为民情怀力度,从生产生活、文化建设、民主管理、员工培训、治安环境等多维度提升员工幸福指数。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向职工公开做出“八项承诺”,加强治安和职工行为规范,制定职工“十不准”规定,倡导“十四种”文明行为,现在矿区内打麻将赌博的没有了,喝酒惹事的杜绝了,职工使用文明用语的多了,拾金不昧的多了,职工文明程度和文化修养不断提高。着力解决职工家属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加强“两堂一舍”服务管理,完成浴池改造和职工宿舍改造工程,解决职工洗浴和住房难题。实行自助餐,提高食堂菜品质量。完成了矿内自建停车场工程,解决了车辆管理难题;积极筹措资金,解决了拖欠职工的2013年春节假期往返路费报销问题。按照“三公开、四上墙”要求,每月对企务公开内容进行核查,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开展“暖心”工程,结“双爱一争优”对子62对。关爱困难职工,2018年以来,矿工会为困难职工发放扶贫款8.19万元,发放“金秋助学”款3.6万元,共计为家中突发事件职工捐款10.67万元。

    多年来,该矿在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为宗旨,还加大了矿区环境整治、建设力度。矿历届领导班子坚持“两条腿”走路,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不但打造出了东疆地区一流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而且还注重生态文明、“绿色矿山”建设,着力打造出了环境友好型矿区,硬是在天山脚下、茫茫戈壁滩上,把矿区建设成了一块令人瞩目的“绿洲”。当人们从巴里坤县高速公路进入矿区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矿区美、春常在”的感叹。2019年上半年,该矿编制完成了绿色矿山自查报告、自评估申报报告,并得到地区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

    在绿化环境方面。每年四月春染大地之时,该矿都会邀请县林业局园艺工程师现场指导,以基层支部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域,利用“双休日”开展植树造林义务劳动,栽种沙枣、沙棘、白柳、红柳、白榆等多种耐旱树苗。当你置身矿区之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排排树木,迎风招展,在天山或凛冽、或和煦的风吹拂下,树叶和树枝会发出“沙沙沙”的声响。每天早晨,一群群麻雀和布谷鸟栖息在树木的枝头上会发出“嘁嘁喳喳”和“布谷布谷”的鸣啭声,仿佛一首首交响曲在天空回响,令人心旷神怡。每到春天,赤麻鸭、大雁等鸟儿在水源地、鱼塘上游弋嬉戏,叫声盈耳、宛转悠扬;还有黄狐狸、白狐狸、野兔子等一些野生动物,在此安营扎寨。职工及家属们都自觉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精心爱护着自己的家园。走进职工宿舍和家属区,修剪成行的绿化带,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走廊内种上各种盆栽和花卉,让人心情愉悦。多年来,由于该矿持之以恒地植树造林,已经累计植树21.2万余棵,覆盖面积150亩,覆盖率达31.8%,一座座厂房在25.54公顷的工业广场上,已经被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覆盖着、“包围”着,使该矿名副其实地享有“戈壁绿洲”的美化。

    在美化环境方面。2019年上半年,该矿投资126万元,对运煤公路终点、精煤仓等路面进行了硬化,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矿办公楼前面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大红“福”字,再往后是篮球场地。办公楼后面,建有休闲音乐广场和各种露天健身设施。矿区内,一条条水泥路、柏油路在工业广场上纵横交织。一块块企业文化建设牌板在工业广场每条路上和职工集聚的地方醒目地矗立着,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条条企业理念潜移默化地使职工在潜意识里入脑入心,时刻提醒着职工要规范行为养成。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路边和宿舍区的街灯便睁开了惺忪的眼睛,灯火通明,与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争放异彩。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管理
版权所有:新疆龙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2018 www.xjlmn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024*768屏幕分辨率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科技园路9号 备案许可证号:新ICP备16003738号 技术支持:华维时代科技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