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疆公司黑眼泉煤矿以“提升安全基础,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致力安全高效,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国家一级矿井建设水平,致力内部市场化运营,全面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明确任务,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强化落实,把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人头,明确时间表、规划责任图,以“兑标准、强整改、求实效”为工作流程,多措叠加发力,“双提升”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在提升安全基础上,该矿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新标准》,组织安全生产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先进企业学习,并邀请龙煤集团领导、全国知名煤矿行业专家到矿现场指导工作。他们还研究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实施方案》和《质量标准化验收考核办法》,明确了现场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主体责任。坚持每月20日至22日,由通风、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8个验收小组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对全矿12个专业实行百分制验收考核,对照标准严格奖罚。通过严格考核,有效推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7月5日,黑眼泉煤矿通过了自治区煤炭局一级标准化初验。与此同时,他们盯住重点,积极构建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融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筑牢安全管控防线。制定下发了黑眼泉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体系》、《安全风险分组管理工作制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表》、《重大危险源管控清单》等工作制度。针对瓦斯、受限空间、水、火、粉尘、顶板、机电、提升运输、爆破作业等危险因素,按照风险辨识(1+4)模式认真开展年度辨识和专项辨识,年度风险辨识风险列入管控清单。按照安全风险管控(3+1)模式,精心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行旬、月评估完善,做到本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强化全员预控风险意识,在岗位员工中分工种、分专业开展风险源辨识整改工作,制作风险源辨识卡发放到每名职工手中,每班班前对职工进行全面风险辨识,要求员工上岗交接班必须利用半小时时间手指口述本岗位风险源,矿领导入井带班考问风险源。根据《新标准》要求,他们完善了《黑眼泉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从矿主要负责人到岗位人员责任,形成了全覆盖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合管理机制。编制了事故隐患年度排查计划,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级管理,按照事故隐患等级明确相应层级单位、人员负责治理、督办、验收,确保事故隐患治理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1-10月份,该矿组织自检自查,其中:矿长组织安全大检查21次,共查出隐患问题1281条;各专业矿长每旬组织相关科室进行系统专项检查,查出隐患问题1296条;对矿自查问题和公司每月质量达标检查的问题,以“五定表”的形式落实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进行追踪销号落实。通过制作“闭合表”,对限定日期的问题及时进行验收闭合,保证了及时整改。该矿还把安全质量标准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工程设计、施工进场、过程控制、细节管理等全过程加强管控,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与班后整理,确保实现动态达标。年初以来,该矿共维修运输机、采煤机转载等机电设备132台套;重点针对NA1105下巷、SA1103上巷和SA1101新采面进行达标,整理吊挂电缆4990米,刷油漆7622米,调轨道6306米,安装防尘网6片,并设置喷雾装置,对井下供电中心、6个峒室进行全面达标。经过全矿严格落实各级、各层面标准化责任,狠抓安全质量验收、评比、考核和问责机制,紧盯不安全行为,加大习惯性违章治理力度,促进“行为约束”向“行为自觉”转化,使井下作业地点、行人路线、机台岗位的安全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原则,在管理科学上,积极推进矿井“三位一体”建设工作,全矿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手机可以随时关注和管理隐患问题整改情况,实现更加科学的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双控”体系,形成了责任更清晰、管控更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装备先进上,全面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充分发挥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对安全生产重要支撑作用。今年新引进一套ZY06-5型综采回撤、安装设备,仅用50天,顺利完成了SA1101工作面的安装工作,形成了采面一用一备格局,实现了搬家不停产。引进两台ZLJ-18型机载临时支护装置,提高了现场工人支护作业的安全性,使掘进速度得到很大提升。在系统升级上,坚持“通风可靠、监控有效、管理到位”方针,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率先完成了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的升级改造。大力推行岗位自动化无人值守系统升级改造。今年下半年,对主通风机房远程集中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成功实现远程监控运行情况及远程启停切换操作。井下综采皮带顺槽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均实现实时在线视频监控及自动控制。地面35KV变电所、压风机房、矿井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井下中央变电所和水泵房等6处重点岗位正在进行自动化无人值守改造,完成安装后实现了安全高效运行。在技术支撑上,矿长与全矿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技术研讨,要求并鼓励青年技术人员多学习,成为本专业的专家。为解决生产接续紧张,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在SA1101工作面上巷施工滞后的情况下,经过多次论证研究,编制可靠措施,提出采用采煤工作面下巷运输,在工作面自上向下安装的方案,较好的完成了安装任务,为采煤接续赢得了一个月的宝贵时间。针对NA1102综采面过地表通信塔问题,在武汉工程学院、青岛工程学院专家的指导下,提出科学的加固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两座通信塔的倾倒、损坏问题,挽回储量22.1万吨,节省通信塔搬迁费用近38万元。
通过以上工作,该矿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安全环境持续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矿井安全把握程度进一步增强,为在年末之前通过国家一级标准化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提升管理水平上,该矿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为开拓视野,提高管理水平,2017年10月和2018年7月,他们先后到山东华丰煤矿,鹤岗兴安煤矿等单位学习内部市场化管理先进经验。通过学习,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积极与先进单位进行对标,从而认清了形势,找准了切入点,找出了差距与不足,并确定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科学规范、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为全面推进内部市场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规范建制度。该矿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总会计师及系统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内部市场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内部市场化架构设计和整体推进工作。先后制定了《黑眼泉煤矿内部市场化实施方案》、《内部市场化管理运行办法》等十七项管理制度,为推进内部市场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线试点抓落实。试点推行选一线。该矿于去年11月初率先在综采队试点推行内部市场化建设,采取分专业领导亲自督导、职能科室分工指导、专业人员包保服务的方式,帮助各区队建立完善市场体系、架构及管理办法。仅综采队就制定完善了12项规章制度,14项标准细则,2套结算分配方案,126条统一价格目录,形成了内容详实、措施得当、进度明确的推进计划方案。解决问题在一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理清岗位工序、岗位之间的直接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各专业领导、专业人员坐阵一线,遇到问题不等不靠不回避,实现了区队原工资分配核算由“以量计分”改为“以量计资”,进一步增强了区队、班组、个人共同承担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责任感。工作落实在一线。对照制定的推进工作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挂账销号,实行汇报总结制度,由矿组织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阶段工作及进展情况,矿与专业人员督促进展、规范程序、解决问题,逐步将矿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了内部市场化推进工作的进度和实效。
借鉴创新,构建特色“12358”管理模式。该矿在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先进内部市场化管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先进行试点,再深入研究,查摆问题,边运行、边修改、边补充、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科学规范,构建了具有黑眼泉煤矿特色的“12358”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形成了符合矿井实际、行之有效的全面市场化管理运营体系。“12358”的含义是:“1”是指以价值管理为核心;“2”是指经营利润和节支降成双管控;“3”是指构建三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型(采掘区队)、辅助服务型(供应、机电、机修厂等)、费用承包型(机关);“5”是指确立五级结算市场:①矿级;②系统级;③段队级;④班组级;⑤岗位级。并实行四级核算,即:矿与系统核算、系统与区队核算、区队与班组核算、班组与岗位核算。“8”是指建立八大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结算管理、价格管理、计量管理、信息化保障、预算管理和市场保障。各保障体系具体内容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2017年9月份,该矿成立了内部市场化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内部市场化建设的架构设计、制度制定、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开发、提升评估等工作;并建立内部市场化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委员会、监督考核仲裁管理委员会、价格管理委员会。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分专业及单位制定了《2018年工资提取考核及相关管理办法》等十七项管理办法,同时编制了一套适用于本矿的《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指导手册》,方便参与人员对内部市场化管理相关制度、流程及操作的指导。建立结算体系。首先,确立了五级市场结算主体。各市场主体市场分别与上级单位、平级单位及所辖单位进行指标分解、往来结算,从而形成各结算市场。其次,确定结算项目。结算项目包括生产经营指标和成本费用两部分:生产经营指标就是内部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如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入洗煤量等。成本费用项目主要是指工资、材料费、电费和劳务费等,其核定的关键是要合理界定矿控、系统控、队控、班控成本项目可控范围;对难以分解到所辖区队的成本费用,如管路、电缆、皮带、轨道等由矿职能科室控制。再次,明确结算原则。按照“收入-支出±奖罚=工资”的原则,严格根据工作量和各项工序单价结算每个班组、岗位的收入,确保内部结算市场的运行。建立价格体系。成立价格管理委员会,落实制定测算标准及确定测算方法,并按专业副矿长划分负责重点,将测算出的综采单价与采区进行对标,经过多次测算提供的基础数据与矿专业数据进行对标分析、调整后确定矿对综采的结算工序单价,为结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据综采区的经验各专业与掘进队、洗煤厂共同制定了掘进、洗煤结算工序单价;并由结算中心工作人员将每次测算的基础及内容编制成《内部市场管理价格目录》。截止10月末,内部市场价格体系已达到8519种,其中:工资价格717种,修旧制新752种,材料单价6960种等。建立计量体系。先后投入了20余万元,对采、掘区队井下安装了防爆电表,对计量不准确的仪表进行了更换,推动了全矿市场化计量的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开发信息系统平台。今年7月份,该矿组织相关人员,到龙煤集团推行内部市场化先进单位鹤岗兴安煤矿考察学习了勤哲EXCEL2017服务器系统平台,实施了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的初期基础工作,使其具备了逐级结算功能、实现了“班清班结、日清日结、月清月结”及结算体系的自动计算,完成了“考勤、定位、物资软件”等多系统的数据衔接,实现了“三位一体”考勤及各级市场主体的数据的共享、对比、查询、分析等功能。职工到查询大屏上“员工自助”点开输入工号和密码后,就可显示本人的基础信息、报工查询、工资结算等,在工资结算中输入要查询的日期就可以查到当日工作收入,并且在工资结算中也可以查询到当班其他人员工资。同时,他们还增加了手机客户端查询功能,强化了企务公开,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并下发了《黑眼泉煤矿预算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专业按矿、系统、区队、班组逐级进行核定,以公司年初下达的指标为基础,由各专业主管领导负责把关,最终确定年度、月份预算,制定了矿至班组的四级预算体系。严格对月份各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费用项目按年初制定的经营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真正实现了四级预算的闭合管理。建立十大市场要素体系。依据《内部市场化实施方案》,制定了产品、物资供应、设备租赁、人力资源、加工维修、专业技术、内部资金、行政后勤服务、电力、安全质量等十大市场要素,规范内部结算流程,严格按工序验收,遇非人为因素影响,由下至上逐级上报后,经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方可调整。
通过一年多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推进工作,黑眼泉煤矿初步构建了具有本矿特色的“12358”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观念转变逐步凸显。各级干部开阔了管理视野,抓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逐步树立了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理念。随着工资分配的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真正实现了由“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到“多干多挣、少干少挣、不干不挣”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工作潜能,使职工由“企业发工资”转向“我要挣工资”。二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业务数据,理顺并优化了内部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企业的决策有了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大数据依据;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企业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托市场正向激励,实现了由“要我被动降成”,到“我要主动降成增收”的良性转变,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大的提升。三是人力资源配置率得到提高。通过优化岗位组合,实现了由“过去人多好干活、增人就增资、处处都要人”,到“人少收入高、增人不增资、处处求精干”等诸多理念转变,人力资源配置率达到最佳化,逐步形成了企业与职工“公平交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局面。四是经营成果初见成效。通过积极推行内部市场化建设,使经营管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了职工收入,实现了企业、个人“双赢”,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工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卞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