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考 实打实核
黑龙江铁尺量出风清气正
《人民日报》消息 一场政治生态“大考”,在黑龙江引发“震动”。省委制定四大考核内容,22项考核指标,50个考核要点,首次对全省市(地)党委、省直部门党委(党组)政治生态建设进行量化考核。
“实现振兴发展需要良好政治生态,这一点要牢牢抓住,不断抓出成效。”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在政治生态呈向好态势的基础上,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继续下功夫全面从严治党,尽快改变政治生态尚未根本好转的局面,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标尺“立”起来
“一些人办什么事都喜欢托关系、走门子,把‘搞定’‘摆平’挂在嘴上。”“吃拿卡要和违法违纪等问题,也还存在。”“很多人抱着坏作风不放,就是因为有利益。”……
今年全国两会,在黑龙江代表团开放日上,张庆伟主动向百余家媒体“揭短亮丑”,提出要以“用‘钢牙’啃‘硬骨头’、下‘猛药’治‘顽疾’、动‘刀子’切‘毒瘤’”的魄力解决作风顽疾。
“体制机制滞后、产业结构偏重、市场化程度偏低,造成权力集中、管理粗放、官本位意识浓,进而形成了人身依附、重情义轻规矩等观念,容易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常松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作风从严,政治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省政治生态建设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政治生态呈加快好转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依然任重道远。”王常松坦言。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黑龙江的政治嘱托。“修复政治生态,黑龙江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新一届省委把政治生态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面从严治党,为振兴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17年4月29日,张庆伟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庄重承诺。2017年5月,新一届省委第一次常委会就专题研究政治生态建设,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试行)》及考核办法。成立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省委秘书长担任副组长。
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评判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风气正不正、生态好不好,尚缺乏系统、科学的考评体系。”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李力说。
“没有考核标准,就没有重点、没有抓手,难免成为‘会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的‘空对空’,最终虚化、走样、变形。”王常松说。
立足省情实际,聚焦突出问题,黑龙江省委决定从树立“四个意识”、领导班子凝聚力、选人用人、正风反腐四方面发力,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
在认真调研基础上,黑龙江省委研究制定《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指标》,对四大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
“从《意见》到考核办法再到考核指标,省委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把关定向、科学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可透视、可检查、可量化的考核机制,立起了一把符合中央要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政治生态建设‘标尺’。”王常松说。
考核“准”起来
“好制度,不能束之高阁。只有把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才能用好‘指挥棒’、念好‘紧箍咒’。”李力说。今年3月5日,黑龙江全省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启动大会召开,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考”拉开大幕。
为避免大呼隆、一刀切,根据考核对象实际,分为重点考核、委托考核——省纪委、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相关厅局机关干部141人组成的11个考核组,分赴13个市(地)和44个省直部门,实地开展重点考核;省直机关工委对22家省直部门党委(党组)、省委高校工委对21家省属高校党委(党组)、省国资委对其出资的12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实施委托考核。
“此次考核的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必须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切实把好脉、摸清底、画准像。”全程参与考核工作的李力介绍,通过公开述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考核组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核。
考核工作如何避免“问题把不准、差别分不出”?翻阅市(地)的考核指标表,记者看到考核内容分为树立“四个意识”情况、领导班子凝聚力情况、选人用人情况、正风反腐情况四大项客观指标,还把干部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总分100分,再细分成22项考核指标、50个考核要点,各占相应分值。
“领导班子凝聚力”大项下,包括“党委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情况”“党委班子成员执行党组织决定情况”等6项指标。每项指标又细化为若干要点,如“党委坚持集体领导制度”下,有“是否发现用其他形式取代党委及其常委会领导的问题”“是否发现以党委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问题”等3个要点。
既对标中央要求“架天线”,又对表群众感受“接地气”。考核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通过入户访问和街头随访,开展问卷调查。问卷题目聚焦党员干部表现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对本地区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否有信心”“是否存在打招呼、递条子,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问题”……问卷向机关干部发放了8041份,向群众发放了20742份,覆盖全省13个地市的36个区和13个县。
“对哪些干部的提拔使用,干部群众反映较多?”“是否发现主要领导不按程序决策、不按规矩办事、搞一言堂甚至家长制的问题?”……回忆起3个多月前的那次谈话,牡丹江市机关干部小林记忆犹新,“问得多、问得细,容不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根据规定,个别谈话要从市级领导、所属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离退休干部、处以下干部等中随机选取,谈话人员不少于40人。
“考核指标设计得再巧妙合理,要是执行起来浮于形式、碍于情面,就难免打折扣。”李力说,每到一地,考核组都坚持问题导向,不疲不散,坚决杜绝“做好人”“掺水分”,面对面地考、实打实地核,以求掌握真实情况。
结果“用”起来
“实地考核后,再与平时所掌握的情况相结合,既定性又定量,既横向比又纵向比,综合考量形成考核结果。”王常松说。
厚厚的考核报告中,问题被“点名道姓”指出:个别厅局的民主生活会上,出现班子成员对一把手提出“工作繁忙之余要挤出时间照顾自身,在家庭和工作的摆布上要给自己留出时间”“为一把手感到很心疼”之类极不严肃的“按摩式批评”;某单位一副厅级干部在谈话中认为本单位党建工作抓得好、干部学得深,结果自己却连“四个意识”“四个自信”都说不清楚;某县棚户区改造盲目追求“高大上”,政府已垫付征收补偿款1440万元,却成烂尾工程……
“真是针针见血,看得脸红心跳。”一位市委书记说,“对政治生态建设,之前也抓也做,但相比经济社会建设等显绩,这块确实用心用力不够。这次考核,既敲了警钟,也指了明路,考出了压力,考出了方向。”
考核的目的,在于核准实绩、分出优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我们注重做好考核成果运用的‘后半篇文章’。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面子’‘位子’挂钩,绝不搞‘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切实以政治生态建设的实绩来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王常松说。
“对综合评价‘好’的,予以表扬,并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综合评价‘差’的,对党委(党组)主要领导进行提醒谈话,必要时进行问责。”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爱文说。
张庆伟表示,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要求,结合黑龙江实际,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导向性,更好地发挥“指挥棒、评判器、识别仪”作用,以严考实核推动工作落实,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奋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